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0年7月26日 由 晓阳 1条评论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看起来很有心灵鸡汤的味道。也有人会把它解读成宿命论,好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故事结局总是美好,如果不美好,那是还没到故事的结局。我说这句话则是在说一切都是完美的,或是世界是完美的,当下完美。

最近几个月在这个博客写了大概有30多篇文字,到这大概也要告一段落,需要一篇文章来做个总结。想来想去还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个标题最称心,其实写这么多就是想要证明这个观点。说是证明,但我明白,这是个无法证明的观点,无法证明但我却深信不疑,应该叫做信念。

对于石头来说,世界是完美的,因为石头没有目的,没有欲望。石头不会想自己是被做成台阶还是做成佛像,又或是深埋在地底。没有目的,没有完美不完美之说,也可以说是完美的,不需要证明。可人不同,人有美丑善恶分别的意识,人有欲望。人总要个证明,就像我之前总想要个活着的目的,目标,要找一个活着的意义,于是从物质世界找起,用逻辑用科学寻找。

问世界是怎么样的,于是写了从哪些角度聊世界,从各种角度想要证明所谓的“嵌套世界观”。而这样的世界观是为了说服自己,灵魂可能存在,至少在物理世界,从科学的角度,灵魂存在无法被证否。然后又找更多的资料,从濒死体验到前世今生,再有身体与疾病,这一切只不过是在让自己相信科学有局限性。为的是进一步相信心念力量——吸引力法则,生命的七大精神法则

米饭催眠实验资料及个人实验结果,这样的亲身经历,让我相信心念的力量,让我开始相信万物皆有佛性。于是开始改变自己,从尝试素食,过午不食到辟谷,再到某一天开始静心冥想。一步步,心平静下来,慢慢看到自己的欲望,开始明白一切当下完美,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从寻找生命的意义开始,有一段时间,相信“人生没有意义”,这也是信念,就好像现在相信的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同样是因为相信宇宙的存在没有目的性。没有目的性,从前,认为是没有意义,因为有一个欲望,想要生命有意义的欲望。现在,认为一切当下完美,因为有了工具来处理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欲望。用静心,冥想来观察自己的情绪欲望,有时用心念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欲望,有时让欲望自己平息掉,就像让情绪自己平息掉。于是在有欲望的情况下,世界也变得完美起来。

理想主义者想要世界和平,消除一切不公平,消除丑的恶的,认为那才是完美的世界,而我知道,当下即是完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黑暗才有光明,如果说人的存在真的有什么目的性,我想就是为了体验吧。创造黑暗体验光明,创造丑,恶体验美,创造不善体验善。

记得之前有个电影中,Nash对Alicia说请给我一些承诺,我需要一些证明,一些可以被验证的经验数据。Alicia想了一会儿,说,“宇宙有多大?”
Nash答无限大。
Alicia又问,你怎么知道的?
Nash说因为所有的资料数据都表明是这样的。
“但是这被证明了吗?”
“没有。”
“那你怎么这么确信?”
“我没法证明,但我有信念(believe it)。”
Alicia:“我想爱也一样吧。”

我无法证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无法证明嵌套世界,无法证明灵魂存在,无法证明心念的力量,就好像无法证明永远爱你。但我有信念。虽然无法证明,但总有一天会有人像我一样相信的。从怀疑,好奇,搜集资料,实验,验证,到想要相信最终变成信念,然后体验这完美世界。于是无法证明的就不必被证明了。

简单整理一下相关内容
关于这个世界:
从哪些角度聊世界观
夸克是否存在
最小有多小
宇宙有多大
拉普拉斯妖与薛定谔的猫
四种基本力与大一统理论
物质与反物质
光速,超光速,时间
从宇宙的诞生说起
科学视角下世界真奇怪

嵌套宇宙,无限:
嵌套宇宙,一个不怎么创新的想法
分形几何
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
假如存在一个包含全部集合的集合
康威生命游戏
嵌套宇宙下的物理学
嵌套宇宙下的玄学

科学外的世界:
读《死亡回忆》
读《前世今生》

如何生活:
文摘:纯潜能法则的应用
对身体的感受之冰激凌
从生病的角度聊聊身体的感受力
从《人体使用手册》聊起
空白,焦虑

一些工具:
吸引力法则杂谈
生命的七大精神法则

说意义:
意义的解构
一切都会过去
追寻意义到何处

杂谈:
自由与公平
灵魂是否存在,然后呢
你要怎样的自由?
《罗素》

关于末法时代的一点小想法

2022年2月28日 由 晓阳 没有评论 »

佛教有末法时代的说法。可能是因为释迦摩尼在世时,人们在同时使用逻辑脑(思维)和觉知,两个功能都被人们普遍的使用。到了现在,觉知功能已经被人们遗忘。释迦摩尼在世时的很多说法,大家根本就看不懂。觉知也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原文来自一念行者

觉知那当下如是的

觉知,就是观察,等待,留意。它针对思维,也针对思维的结果——它的副产品,它的伴随物,心的感受、行为反应、内在的意图、动机等。


起初,觉知和思维是两个并列、并行的东西,如果说心是一条河,那么,觉知和思维就是它的左岸和右岸。通常,我们的心只走在一岸上,就像如果你是右利手,你常常做事习惯性的用右手,这使得你右手、右臂或右侧的身体产生一些过患,麻木、疼痛或其他不适等;就像你是右利手一样,我们也常常只使用心的一个功能,只走在心的一条岸上,这使得心它自己也失去了平衡,产生了无数的过患。为了纠正这一现象,我们要发展觉知,平衡心过度思维带来的过患。这就是我说的为什么要练习觉知的意思。


在我们的生命存在中,在身体的领域,通常什么都是两个,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两双手,两只脚,两片肺,两个肾等。同样的,在心的领域,也存在二,例如思维和觉知就是一对并列的心理功能。但无数个世纪以来,人们只习惯性的使用心的思维功能,这使得它越来越发达并产生无数过患,而心的觉知功能几乎被淹没、忘却或废退。这在今天几乎走到了极致,觉知过度忘却思维过度使用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后果,例如无明、烦恼等,不得不提醒人们再次开启觉知,培养觉知,发展觉知,以平衡心的世界。


如果你的觉知,不像你的思维一样有力,那么在心的世界你就像一个瘸子,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或者说,如果你的觉知不像你的思维一样有力,在心的世界,你就像只有一只手臂的人。那是一种残疾!身体的残疾我们很容易看见,心的残疾谁能看见?在心的领域,你是不是一条腿跳着走路的人,或一只胳膊一只手拨弄世界的人?也许你一条腿走的很快很远,或一只胳膊一只手把生命把世界拨弄的很好,但那是残疾的。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两条腿走路,两只胳膊拨弄世界,你的生命会更好?试试开启觉知,培养觉知,发展觉知的生活和体验吧。


觉知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它是心的自然功能之一,像思维一样。在开始,它只是观察,等待,留意,注意,看起来那像思维的功能一样。在最初,思维裹住了觉知,就像泥巴包住了胡萝卜,蝉茧封住了蝴蝶;当开始练习觉知时,思维和觉知是混合的,看起来思维是觉知的思维,觉知是思维的觉知;但随着觉知练习深入和加深,它们开始变得分隔开来,你感觉到思维是思维,觉知是觉知,它们是两个完全明显不同的东西;到后来,觉知突然放大起来,发光起来,它好像变成了天空,现在思维在它里面了,就像一丝丝云絮,一道道彩虹或霞光在天空一样。这是纯粹的思维所不能想象的,思维只能发展它的本能想象这个情景,模拟这个情景,但它无法三维般的体验它。它是超越思维的事,思维无法了解它之外的事、超越它的事。这只能籍由觉知的开花达成。


练习觉知不要心急,要一点一点的进行。就像被思维占据的地盘,它要一点一点夺回来一样。就像被乌云遮住的阴影,光芒要一瞬一瞬的照亮一样。开始练习觉知,开始照见思维,这让思维变得不适,让思维变得别扭,就像突然被光照见到的黑暗中的小孩,他开始有点慌乱,他玩耍的动作有点迟缓,甚至他手中的玩具有时脱落——于觉知之初,你体会到心烦意乱,思维迟缓,甚至思维中断,脱落,你不知下一秒该干什么等,不要怕,这是觉照练习中的正常现象。也是好的现象,每一种现象都在显示你在向更广大、更光明的生命深处而去。


你在无觉知中生活了那么多年,思维于无意识中发展了强大的自己,不要希望练习觉知一日两日生命就有明显的不同,或期待体会到大光明的状态,那不现实。依据心自己的业缘情况不同,不同的人体会到不同的生命状态的时间不同。但不管长短,不管体会到什么,觉知就是,觉照就是。觉知那如是的,始终是觉知的要点。来,觉知——观察,等待,留意……觉知那当下如是的!

记大理一次神奇星象

2021年5月11日 由 晓阳 没有评论 »

2021年4月16日夜,大理洱海边。

第二天要出发去北海,706几个朋友吃过散伙饭决定去洱海边散散步。

人来疯一样跟着在海边跳广场舞。然后在全部人聚在一起没多久,大家就惊呼👼有流星飞过。开始思考要许个什么愿,就在放弃许愿的时候也意识到自己也没有看到流星。

然后天空中开始有星星一样的光点飘动,像是萤火虫一样的飘动,向着西边的天空。又有可能是向着不同的方向,但总觉得大部分光电是向着一个方向。无声地飘动着,一闪一闪。像是流星雨?可飘的却那么慢。像是萤火虫?可飞的那么高。总不可能是一群飞机。我说:是火星人来接我回家了。

一段时间后,天上的星慢慢散去,不见了。

很美好,不知是什么。

过年好

2021年2月12日 由 晓阳 没有评论 »

:)

看《世纪之战》

2020年10月10日 由 晓阳 没有评论 »

前段时间翻出一些国产老剧来看,《世纪之战》然后是《飞刀又见飞刀》。世纪之战总共40集,最后一集看了一半就放在一边,因为想写点什么又拖着不写。这部剧大概是上初中时候在电视上看的, 对主角的异能印象深刻,也因为对股票商战有很大兴趣。

最近再看,才意思到有意无意的,剧中神神叨叨的剧情深深影响了我的世界观。催眠,心理学,异能,命运,宗教,还有感情。剧中方新侠与阮少梅的歌曲《红河谷》,还有方新侠与张强的歌,First of may高中时在MP3中不知听了多少遍。到考大学自己考虑的专业放心有心理学,财经,计算机。上了大学,先是沉迷股市,读了很多股票相关的书籍,后来又读了很多催眠,心理学相关的书籍,然后是异能相关的,再然后是宗教相关的。剧中讨论的问题也是自己好奇,研究了很久的课题。

“股坛唯一取胜之道,及早抽身离。”

郑少秋扮演了丁蟹,大时代上映之后,股市大跌,之后郑的影视作品一上映,股市就会大跌,被人民称做秋官效应。以前总想着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看得懂股市,发横财,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能看得到股市涨跌。这次看才明白原来是有异能,之前总是以为是靠技术。现在又认为,一个人能赚到多少钱,跟命运是有关的。当然劳动换取收入也正确。想不明白,不想深究了,希望自己能做些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吧。

原文: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diamond glints on snow.

I am the sunlight on ripened grain.

I am the gentle autumn rain.

When you awaken in the morning’s hush

I am the swift uplifting rush

Of quiet birds in circled flight.

I am the soft stars that shine at night.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id not die.

翻译:不要在我的坟前哭泣我不在那里,

我没有长眠我化为千风吹送著

我化为雪中闪耀的钻石

我化为阳光洒落在成熟稻谷上

我化为秋雨绵绵当你在早晨的宁静中醒来

我化为湍急的溪流宁静的鸟儿在上方盘旋

我化为温柔的星星在夜晚闪耀着

不要在我的坟前哭泣

我不在那里,我从未长眠

也很喜欢剧中男女主,剧中几十年的缘分与情感,最后是一个开放结局,剧外刘青云与郭蔼明做了20多年的恩爱夫妻。很美好。

还有个放下的故事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

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

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

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又要水逆了,现在是阴影期,想起一些人,情绪又升起来。我想,放下大概不是要忘记,而是想起来了也可以面对,即使还会伤心难过,伤心难过也没关系,情绪升起又落下,一切总会过去。有缘自会再相见。

担心将来,不知要到哪里去,遇到什么样的人。又不想让自己担心,想这么多。想接受无常,又害怕,然后又笑自己。总问自己“你想去哪,做什么?”,然后笑笑,不知道,随缘吧。听歌吧。

代表和被代表

2020年9月8日 由 晓阳 没有评论 »

吃饭的时候听到新闻里,某个先进人物讲话说代表什么什么,学习什么,争取什么的。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下,经常自己会被某个先进个体,或是上级,教育者在一些场合代表,从小学就开始。

我印象中在我开始独立思考不久,就变得反感这种代表。开始是某些表态并不是我的真实想法,我反对的。但只能心里反对一下,毕竟他们说的是舆论引导的么。到后来,由于这种反抗无法被表答,开始反对“代表发言”这种形式,有时候他们的表态与自己的想法相同都会在心里反抗。

“你凭什么代表我?”

“你代表我也没用,我不会这么做。”

类似的想法。极端一些还会刻意地反着做。

今天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如果他们的发言没有被反驳,发言的人确实就是代表了我们。只要大环境下,群体做到了他们所说的。

某个个体的反抗,逆反行为,在整体的顺行下就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他的代表是成立的,是一个实现了的诺言。这个代表发言可以看作一个集体意识的声明,某个人阐述一个集体声明。然而这个声明并无法组织个体的不同意见。

然而这样的代表并不一定总是会实现。比如被代表的群体集体默声做相反的事。我想这样的事一定也有发生过。这说明代表发言,其实是某个官方的总结声明,并不一定是全体的集体意识。

代表发言,是一种官方声明,一种意识行为的引导。当这个声明与群体潜意识相符,群体确实被代表了。当声明与群体潜意识不符,则群体没有被代表。对于群体中的某一个个体,你个人意志与代表发言完全无关,除非你让他影响到你。

如此想来,表述“被代表”的这种反抗形式,在没有影响到集体意志之前,影响最大的是反抗者自身。如果我不认同代表我发言的人的表态,知道就好,随他说,我做我自己。如果我逆反他的表述,只要可以承受相应的后果就好。当我这样想,就不会反感代表式的发言。

某个个体在心里或小范围的表述自己无法被代表,对也不对。对在个人有自由意志;错在如果把代表发言看作群体行为的整体结果,个体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确实被代表了,即使他的思想,行为与整体背道而驰。

阐述“讨厌被代表”的行为,与“代表”,都是企图以自身发言影响身边人的行为。或者说都是想要改变他人的行为。最矛盾的是在心里默默阐述自己无法被代表,然后什么也不做的人,厌恶别人想改变自己,同时自己又想改变别人。

组织别人发言代表自己,也是想改变别人。这可以看作是不接受现实,不接受现实,就会受苦。

找到这的链路

2020年9月5日 由 晓阳 没有评论 »

QQ作为主要通讯工具的时候就会留下些蛛丝马迹让别人找到自己的第二阵地。

有心人可以用QQ找到我的豆瓣,用豆瓣找到这个博客。

时间久了,发现真的没人会找过来。

低信息食谱

2020年9月2日 由 晓阳 没有评论 »

from 《每周工作四小时》

寡宿孤辰自行对号入座

2020年8月30日 由 晓阳 没有评论 »

刚刚看到某个紫微斗数微博博主的博文,讲最近看了一个一辈子结不了婚的命盘。

夫妻宫寡宿,福德宫孤辰,夫妻宫三方有孤辰寡宿的一般都连女人的手没摸过

然后又看到一个说禄存的。

禄存在福德宫 财源渠道会比较宽泛,只是容易影响情感方面的活跃度,婚前的恋情中 总有不顺心的人事或者难以一气呵成的经历,夫妻宫有煞忌/空劫会更加明显 婚缘上有拖延象,成婚或离婚都有“限制感”夫官无煞忌能好一些,福德主星旺 对方的工作能力好。 ​​​​

然后又排一下自己的盘……行吧。

夫妻宫寡宿,福德宫孤辰,禄存。哈~哈~哈~哈~。

夫妻宫还有天同化忌,在辰宫天罗地网。为嘛还是身宫啊?

只说差不说好,因为这是劝退贴。天罗地网,进来难,出去也难,弱者退散。

不过,寡宿,天同化忌都是主情绪的,还是自己的情绪而不说别人的情绪,或许只是自己情绪愁苦吧。

碎碎念20200827

2020年8月27日 由 晓阳 没有评论 »

运气好,台风没影响到这边,多云天气,正好适合爬山。但因为担心会下雨和怕山上冷自己背了一件厚衣服,背包东西稍微有点多,影响不大。

一路爬一路拜神仙,看路边碑刻。感觉这些碑刻就像是比较高雅或是有权有势的“到此一游”。比较有意思的是风月无边。

爬到山顶,云彩在脚下,也在头顶上,太阳也露了出来。往下走了没多久就又不见了太阳,也不知是自己跑到云彩下边,这些云彩挡住了太阳,还是从什么地方又飘来或是头顶就生出了新的云彩。湿透的衣服,山上的流水激起的水花,风,缺席的太阳,又打起来喷嚏,一直到现在……

想了想之前为什么爬山都没印象,大概一是之前可能有在晚上爬,整个泰山爬山路基本就是台阶台阶台阶,着实不容易有什么深刻影响。再有就是自己一心爬山,专心于爬到山顶,也不怎么关心周围有什么。但说起来,爬其他山也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就是了。嗯……摇篮山的风景真的很美,还有button grass,傻里傻气的动物,还有神鸟乌鸦。北京百花山上风景也不错,五台山的牛,山上唱诵的经文,路边的小花,漫天的星斗。好吧,就要打自己脸。

晚上骑车再去岱庙,听说那边有算命的。但细想一下,好像不太可能,这两天在泰安,感受到这个城市有一些发达国家的文明气息。司机会主动让行人,干净的街道,夜里很多早早关门的店铺,生活节奏好像不是太快,有那么一点喜欢这里呢。回来路上遇到了泰山夜市,也不知是一直就有还是今年领导讲话给带起来的。卖小吃,卖生活用品,卖小猫小狗花鸟鱼虫,文玩字画的都有,还有扎气球,套圈的,但是没有算命的。虽说是旅游城市,整个城市消费水平感觉并不高,甚至山顶上拉面也只要十块钱,各种面食跟北京的面食价格相差不大。然而也没有什么理由留在这里,明天回老家找爸妈了。

感觉这个博客还蛮适合写日记的,真的就没人看。大学时可能有那么几个同学知道这个博客,但没人看,大概也忘记了。常年不更像,也没有友链,外链,搜索引擎权重也不高,搜索来的流量也基本没有。豆瓣知乎留了博客地址,顶多偶尔来个人看看主页就走了。访问这里最多的应该就是蜘蛛了!没事看看访问日志,清一色的搜索引擎蜘蛛。基本上有真实访问还是大体上分辨出来,因为基本上就是没有么,哈哈。一个月能有个位数访问就不错了,基本都是搜索来的。可能某个人之前可能看过,就有那么一次有个家乡的IP访问,还不是通过搜索引擎。然后我真的想不出来有老朋友有谁知道这个博客。后来还有某一次有个泰安的IP访问。再后来有一些法国/加拿大的奇怪访问,相同IP,不同浏览器,系统版本,也不知是蜘蛛还是匿名浏览。之后就没有了,不管他,写好多给你看又不看,就算是真的是那个人匿名访问,也没看的么,大概是觉得我说的不正确,没道理吧。那就不管他,就当作没人看。

豆瓣知乎写了想有人看,又怕有人看。又不想发朋友圈之类,这些碎碎念也不适合。所以感觉就这里最合适了。

当然,没准以后可能又不写了。

写给自己20200826

2020年8月26日 由 晓阳 没有评论 »

刚刚写到昨天想到现在困扰自己的问题,欲望,很多是过去种下的种子。我的看法是,不用担心那挥之不去的情感情绪会因为不再发愿,不去努力而无法被消解。发芽的种子自己会汲取养分,会自己生长,而如果真的土地太过贫瘠,或是气候不适合,生命终结,那些挥之不去的也会随之消散。或许要做的是走出去看看吧,不要拒绝一切,不再种新的种子,不代表要去打压正在生长着的树苗。一个枝干被砍伐了,还会有新的枝干生出来。不是只盯着那砍掉的枝干,期待它起死回生,或是努力发出新的枝干,想要向那个方向生长。那边或许是别人的院子,他们可能不喜欢或是不能接受呢。每个人都有强大的自由意志,博弈起来很累的,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还记起来最开始决定要去爱时就相信的那个信念。她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哪怕双方将来会伤害到对方,每个人都能照顾好自己,都会幸福呢。正是因为相信这一点才决定放手去爱,哪怕会伤到对方的么。然而这几个月却非要去想别人可能很痛苦的假设。即使是真的,即使别人是在压抑自己,即使别人将来依然要经历同样的障碍,那都是别人的事情。记起最开始的信念,我们能照顾好自己,即使要经历痛苦。summer也会遇到一个让她相信命中注定的人,而自己可能遇到只是summer,也会遇到autumn。

那些假设,不管正确与否,不断去想只是在折磨自己。不过或者这正是我要的,体验求之不得,经历痛苦才更能体会幸福,平平淡淡的幸福。是否要放弃些什么?走一步看一步吧,不着急,如果别人着急了,那就错过吧。吃了太多活在当下的甜就忘记怎么好好用理性了,可能应该好好用用理性这个老朋友,动动笔头,把各种可能都推一推,想一想,写一写。总觉得即使这样做了悲伤的情绪还是会时不时的来一波,但自己能处理好不是么。今天笑明天哭,同样的事情想起来,能有截然不同的情绪,都能处理好的。大概要像之前钻牛角尖想明白虚无主义一样想一想这段感情。或许这就是回去的路吧。

至于自己的理念,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呢,这不正是这个理念本身所阐述的么。就当是送给别人的种子,或许下一次他们再看到这种种子会认出来,再下一次遇到会试着种种看也说不定哦。自己都活得不开心,谁会信呢?不过太过开心,他们又把自己当傻子。

就当个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