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在 2020年5月

嵌套宇宙下的玄学

2020年5月29日

嵌套宇宙下的物理学中说到康威生命游戏中OTCA metapixel模型展示了嵌套模型内层与外层的信息交互能力。也说到了各种微观视角下科学问题,像不确定原理,波粒二象性,真空,光速。以嵌套模型为基础,实际上给现有的宇宙模型提供了无限的“时空”让原本不合理的概念变得可能。只是很难甚至是无法通过实验证明,不过从统计学上是可以给出一些结论的。

举个例子,中医。网络上对于中医的争论非常多,有人深入学习过,相信中医理论和实践;有人没学过,但接受过中医治疗于是相信,有很多甚至是西医治疗很久不见效,最后通过中医治好的;有的人认为应该废医验药,认为中医理论错误而药物还是有效的;更有人认为中医完全是骗子。

2020年的疫情,国家强力推行中医治疗。我们国家的治愈率可以说是世界上排名非常靠前的了,特别是在疫情最严重地区强力推进中医治疗后,轻症患者转重症患者比例大幅降低,死亡率更是直线下降。统计学上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中医理论中的经络,阴阳五行这些理论,在当前科学水平下是无法得到证明的。于是很多打着科学旗号的人咬死这一点,认为中医理论是不正确的。为了合理化这一观点,不惜怀疑中药在疫情中起到的作用,认为是安慰剂效应。我相信国家不会因为安慰剂效应就强力推行中医药,我相信高层是向善的,而不是邪恶的。同时我也相信人们群众的体验是可以说明问题的。我怀疑大众的逻辑思考能力,部分时候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如此多的人,特别是拥有几十年生活经验的老人,依然选择中医,我相信大家在这一点上是有足够智慧的。

回到嵌套宇宙的讨论,嵌套宇宙实际上就为中医的经络理论提供了“物理”生存空间。同样的,也为灵魂,精神力量等玄学概念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空间。

接触的知识面越广,越深入,越会看到很多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也会看到科学的局限性。生活中确实存在很多迷信的行为和信念,但有些看似迷信的信念,可能是确有其事的。有太多的人在分享他们的经验,故事,有些可能是骗人的,但在无法确证前我决定不再拿“不科学,无法证明”或是“谁主张谁举证”这样的观点把这些观点,理念一棍子打死。在开放的心态下,去收集更多的资料,会看到很多值得我尊敬的人,有成就的人,善良无所求的人同样相信很多玄学与宗教。

很多时候我无法证明他们的观点是否是正确的,但我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信。

渐渐地我开始接受很多科学上无法证明的概念。比如中医,灵魂,前世今生,精神力量,因果。

我们的大脑如此复杂,现代科学对大脑的理解就像是粒子物理学家对原子的认识一样。如果把大脑比喻为生物,我们的科技水平还处于拿肉眼来研究生物的水平,我们大概还不知道细胞的存在。在嵌套宇宙下,大脑或许真的是一个量子计算机,人类可能真的有灵魂。

有人说,我的观点都无法证明,无法通过科学实验证明。是的,不过科学的终点是什么呢?宇宙大爆炸而生,再次宇宙大爆炸结束,或者热寂,又或者宇宙无始无终。不管哪个,宇宙都是一个没有目的的存在(being),同样,人类若是始于物种进化,最终灭亡也好,永生也罢,也是一个没有目的的存在。假如世界是嵌套的,或不是嵌套的,世界同样是一个没有目的的存在。如果我只是一具肉体,以我短暂的生命,科学永远也无法告诉我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而假如世界是嵌套的,灵魂存在,修行确有其事,以我有限的生命还可以追求一下。以嵌套宇宙模型来解释各种古代经典,一切都说的通了。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嵌套模型真的可以给世界一个简单又美好的阐释。以佛眼看世界,世界当下完美。

后续我会介绍一些玄学,神秘学,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及资料,还有一些我对传统经典的个人理解。以下列表仅供参考。

《人体使用手册》

《少有人走的路》

《当下的力量》

《一念之转》

《死亡回忆》

《前世今生》

《水知道答案》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心经》

《道德经》

《与神对话》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

《秘密》

《硅谷禁书》

《老子心解》

《生命的七大精神法则》

嵌套宇宙下的物理学

2020年5月28日

之前阐述了嵌套宇宙的概念,介绍了几种有趣的嵌套结构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通过分形集合了解了几个不合常理的几何结构,也看到了分形的美。罗素悖论告诉我们嵌套在数学中也是一个不能触碰的禁区,于是被古代数学大神们用公理给封印了。而康威生命游戏的OTCA metapixel模型则展示了在简单规则下,规则的执行可以重新定义规则而实现嵌套,也展示了嵌套内部与外层的数据交互是可以实现的。

用嵌套模型来试着解释物理世界,让我开一下脑洞。

假设每个原子是一个“次级宇宙”,与我们存在的宇宙模型相同。而我们的宇宙外层同样有无数曾宇宙,即我们的宇宙是外层宇宙的次级宇宙。

1.光速不变

光速是次级宇宙常见的“物质”运动速度。我们的宇宙同样有这样一个“常见速度”,在外层宇宙中观测被看作为“光速”,只是我们的观测范围过于局限无法发现这样一个变量。如果以康威生命游戏来类比,康威生病游戏中的极限速度可以类比为光速。

越“内部”的宇宙,“光速”越大,对于外部来说,这个速度是不可见的。

2.真空不空

次级宇宙“物质”遍布于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只有一些特定情况下才能被我们观测到。宇宙就像一锅大的能量汤,或者能量溶液。我们所观测到的粒子就像是能量的结晶体。能量密度达到一定层级才会出现粒子。

3.黑洞

黑洞其实并不存在。我们观测到的黑洞一样的星体其实是反物质。黑洞寿命以外层宇宙来看其实非常短暂,就像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一样。电子出现又消失,黑洞也出现又消失。

4.引力

引力是个让人头疼的点。首先说力以光速传播。原子核极小,它的直径在10-15m~10-14m之间,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有形的物质实际有足够的空间让次级宇宙的物质进行传播,所以各种力的传播速度均为光速。引力到底是次级宇宙物质的相互作用还是次级宇宙的次级宇宙物质直接的相互作用,想不明白,或许需要数学建模研究才能知道。我们可见的物质,像是一个大的辐射体,向宇宙各处辐射能量,而这能量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在我们的视角下有了引力作用。

引力一定是一个复合场,而非基本力。

5.波粒二象性

你我所见皆幻象。

6.不确定性原理

次级宇宙间的物质真实运动是我们无法观测到的,以现代科学水平,人类只能把原子探测为一个球体。即次级宇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黑盒子,我们只能知道结果,而不知道其“运算”过程。不过“运算规则”与我们所处宇宙的运算规则是一致的。

科学视角下世界真奇怪,以嵌套宇宙的视角下来看这些奇怪的现象一点都不奇怪呢。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电子应该被看作为反物质,即电磁力是正反物质间的作用力。


在我高中的时候,天天就想为什么宇宙要存在,宇宙存在有什么目的吗?于是就读各种科普书籍。初中时候读了当时很火的小说《幻城》,其中就有众人跳入一颗花中来到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数学中学到正弦函数,曲线会运行到0轴下方,而假设宇宙的结束是以物质在引力作用下再一次大爆炸为结束。我问自己,为什么不是“运行到0轴下方”?恒星毁灭变成黑洞,逃逸了大量物质,或许黑洞就是一个反物质体?反物质会快速与物质作用而消失?以宇宙时间来看,是的,但以我们的视角看,恐怕不是。正物质与反物质作用会释放光子?

有一天晚上,我又在想宇宙。我闭上眼睛,慢慢心沉静了下来,忽然仿佛看到了整个宇宙,而自己的视角开始向外飞速发展移动,或许是变化。我好像看到了不断嵌套的一层又一层的宇宙。那时的自己没有思维在运作,心非常安宁,感觉好幸福。

从此我相信嵌套宇宙。

康威生命游戏

2020年5月28日

约翰·康威全名John Horton Conway,数学家。

约翰·康威在1970年发明了生命游戏,Game of Life。

康威生命游戏在方格网上进行,有点像围棋。有填充的网格代表有生命,或理解成一个细胞,再或者按中国传统,把填充和无填充理解成“有”和“无”。游戏规则只有四条:

1 当周围仅有1个或没有存活细胞时, 原来的存活细胞进入死亡状态。(模拟生命数量稀少)

2 当周围有2个或3个存活细胞时, 网格保持原样。

3 当周围有4个及以上存活细胞时,原来的存活细胞亦进入死亡状态。(模拟生命数量过多)

4 当周围有3个存活细胞时,空白网格变成存活细胞。(模拟繁殖)

更直观一些的介绍请看bilibili的介绍视频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生命游戏的一种特殊结构OTCA metapixel。在视频的02:19有介绍。OTCA metapixel通过2048个格子内模拟了一个格子的生命周期,周围为35328个回合。即假如你构造了很多OTCA metapixel结构的格子横列在一起,单个OTCA metapixel结构的状态会影响周围结构的状态,并且影响规则与生命游戏的元素规则一致。简单说就是,OTCA metapixel在生命游戏规则下实现了生命游戏规则自身。如此下来,你可以在OTCA metapixel下构造一个规模更大的OTCA metapixel结构,即嵌套。

这里假如我们构建了三层OTCA metapixel结构,定义为内中外三层结构。内部状态影响了中层的状态,而中层状态又决定了最外层的状态。即嵌套结构之间存在有效的信息通信

假如存在一个包含全部集合的集合

2020年5月27日

假如存在一个包含全部集合的集合,根据NBG系统,应该叫做类。我们暂时不管这些条条框框,名可名,非常名,我们拿“类”这个名字来用。

不。这里应该应该借鉴编程面向对象的思想。我们取NBG系统的“类”这个名字。

定义类为一个可以包含任意集合的组成集。

类是一个模型,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组成集。一个可以看作类的组成集我们称之为一个类的实例。(即面向对象编程中的class与object)

类的实例可以进行嵌套。

那么回到之前聊的嵌套宇宙,这里可以把一个宇宙看作为一个类的实例。或者说宇宙模型是一个类,而某个宇宙是宇宙模型的一个实例。这定义这个宇宙实例为宇宙A,宇宙A中嵌套包含了无数个的实例,即其他宇宙实例。宇宙外部也存在一个宇宙实例,定义为宇宙B,宇宙B包含了数不尽的与宇宙A类似的宇宙实例,假设为宇宙A1,宇宙A2,宇宙A3。

因为同为宇宙实例,我们可以说宇宙A1(简称A1,后续A2,A3,A,B同),A2,A3是相似的,而宇宙B也有数不尽的相似宇宙B1,B2,B3。外部无限嵌套,内部同样无限嵌套,以A的视角看A1,A2,A3,与以B的视角看B1,B2,B3是一样的。切换视角后,我们可以说A与B是类似的。实际上所以宇宙的实例都是类似的。

现在试着把这套嵌套模型放到我们的视角里,把B看作我们所在的宇宙(当然我们只看到了整个宇宙的一部分),假设原子核与其周围的电子云可以看作宇宙A。如果存在一个可以自由伸缩的观测者定义为观测者O,宇宙B(我们所在的宇宙)与宇宙A在它不同视角下可以说是等同的。而在我们看来,宇宙B无限大∞,而宇宙A小到不可观测,看作0。在观测者O的视角下,宇宙A是等价于宇宙B的,即无穷大是等价于0的。硬把古代经典拉来配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名可名,非常名。以观测者O的视角看,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非对错不存在的,属于名可名。但起因结果,逃不了。

下一篇聊一聊嵌套宇宙下的物理学,再有嵌套宇宙下的玄学

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

2020年5月27日

罗素悖论,我们先从理发师悖论说起。

说从前有个理发师,他发下誓言说:“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有一天,理发师看到镜子里满脸胡子的自己,他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给自己刮脸。

如果他给自己刮脸,他就是“给自己刮脸的人”,那么他不能给自己刮脸。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那么他就可以给自己刮脸。

罗素悖论定义了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囊括所有不属于自身的集合。

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A要么是自身的元素,即A∈A;A要么不是自身的元素,即A∉A。根据康托尔集合论的概括原则,可将所有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构成一个集合S1,即S1={x:x∉x}。

集合S1是否属于S1自身呢?不管它是否属于自身,两种说法都会导致错误,这就是罗素悖论。

可以说,逻辑性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集合甚至可以被看作是自然数的基础。罗素悖论的发现让数学界坐立不安。那数学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通过构建公理。直白说就是做一个规定,使得罗素悖论无法成立。其实就是规定了罗素悖论构建的“集合”“不合法”。

冯·诺伊曼(von Neumann)等人提出的NBG系统。在该公理系统中,所有包含集合的”collection”都能被称为类(class),凡是集合也能被称为类,但是某些 collection太大了(比如一个collection包含所有集合)以至于不能是一个集合,因此只能是个类。这同样也避免了罗素悖论。

根据NBG系统,包含自身的集合是一个悖论,所以就不是一个集合,而被称为类。真类是不是集合的类。而真类不能作为类的元素。即真类不能包含真类。

可以说,嵌套无限处于数学的一个真空地带,是不能触碰的禁地。但就像有人告诉你不要想起大象你就一定会想起大象一样,不能触碰但禁地,我觉得一定有其道理。下一篇聊一聊假如存在一个包含全部集合的集合

其实我在2011年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对真类的理解是错误的。大概现在写的跟过去写的一样没人看呢:无限——一种可能性的探讨

R是不包含R的集合的集合(理发师悖论)

分形几何

2020年5月27日

一片雪花的周长竟然能超过地球的直径?科赫雪花的周长就超过了地球直径。这就是一个分形问题。

分享一个bilibili视频:

分形生成于一个不断迭代的方程式,也就是基于递归的反馈系统。比如科赫雪花就是把每一段组成雪花图案的线段按相同结构再分割下去。在无限分割下去后,周长变得无限大,而面积却很小。同样类似还可以构造一种地毯,谢尔宾斯基地毯斯,地毯的周长无限大,但面积却是0。

一旦涉及到无限,问题就变得奇怪了。比如周长无限大的科赫雪花与面积为0的地毯。不过到了物理世界,科学界认为粒子无法无限分割,实际上科赫雪花就无法无限构建下去。

最后再分享个视频:数学的魅力:上帝之眼–曼德博分形放大3.4E1091倍

嵌套宇宙,一个不怎么创新的想法

2020年5月27日

嵌套宇宙,大体就是宇宙内又包含了宇宙。就像是俄罗斯套娃,只不过宇宙中应该是嵌套了无数个宇宙。类似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嵌套宇宙这类的模型一直以来都有,只是不被主流科学所接纳。原因在于嵌套宇宙难以建立数学模型,同时当前科学技术也难以对“嵌套”在内部或外部的宇宙进行观察,即使建立理论模型也难以证明或证否。所以基本上如果你在一个“科学素养”比较高的环境下来谈论嵌套宇宙的模型,是会被嗤之以鼻的。

不过我十分喜欢这样的宇宙模型,一方面嵌套模型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从古至今就有很多例子,另一方面,就如我在《科学视角下世界真奇怪》所说,现在的物理模型实在是不怎么美。反而如果将嵌套模型引入物理世界,很多不优雅的理论可会会被一套更为简单的理论所替代。

各领域的嵌套模型

最简单之前提到的俄罗斯套娃,套娃内一个小套娃。这个嵌套模型是有极限的,显然套娃小到一定程度之后,总会遇到无法做一个更小的套娃的情况,同样,也无法做到非常大的套娃。这是一个有限嵌套模型。

数学上有分形几何。同时曾经引发数学界的第三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也是一个嵌套模型。数学界选择使用一个公理来限制这种嵌套的发生。

现代生活中我们接触到最多到嵌套模型应该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递归。学过编程的人大部分都知道递归,特别是应聘过程序员的朋友。虽然没接触编程的人可能不了解递归是什么,但我们每天使用的软件算法中一定是有递归实现的。

递归简单说是函数调用函数。举个例子,假如说有个语音盒子,这个盒子执行了一段代码。代码中有一个函数,函数的功能是语音输出“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一个小和尚将故事,他讲的是什么呢?”。递归就是这个函数执行完语音输出后继续执行自己。于是这个语音盒子就好一直重复“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一个小和尚将故事,他讲的是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一个小和尚将故事,他讲的是什么呢?……”直到永远。在程序中,打断这种循环的方法是加一个变量,比如说增加一个变量i,初始值设置为0,每执行一次函数就让i的数值加1。然后在函数中增加一个判断,当i大于某个数时停止函数的执行。

还有像这个句子:俄罗斯一票否决了乌克兰提出的取消俄罗斯一票否决权的提案。实际上也是一种套娃,因为讨论的问题(取消一票否决权)可以被要讨论的问题本身(俄罗斯有一票否决权)所影响。

再有一个有趣的数学发现,康威生命游戏中的OTCA metapixel,利用一个简单规则的模型,实现了这个模型自身。

生活中处处可见嵌套模型,可嵌套宇宙的模型就是不被科学界待见。谁让我们没办法建立一套数学模型并给出假设,作出推论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呢。

嵌套模型规则的简单却不代表其推论的简单,亦不代表其应用会简单。因为宇宙模型要使用嵌套模型,要模拟宇宙中的例子在宇宙空间的运动,力。牵扯到引力,核力,光速,一定是涉及到了嵌套内部的物理模型与外部物理模型的相互作用。就像OTCA metapixel中内部运算构建了外部的规则一样。同时要模拟宇宙中粒子的运动,要直到一立方米的空气中就有2.68*10^25个空气分子!这个模型要怎么简化,怎么构建,怎样来运算?

模型不好建,但空想一下,在嵌套宇宙模型假设下做些思考实验与推论还是很有趣的。不过,首先我想再介绍一下分形几何罗素悖论还有生命游戏

科学视角下世界真奇怪

2020年5月26日

几百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理论猜想就更多。以科学主流观点看世界,有很多看起来怪怪的现象,特别是微观物理世界。

  • 光速不变

我们观测到的现象是,光速不变,并且光速不可超越。世界的这个限定总感觉让人摸不到头脑。

  • 量子纠缠

纠缠的量子可以超光速进行信息传递,但是光速不可超越?

  • 不确定性原理

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

  • 真空不空

真空中可以随时出现粒子又随时消失。真空实际上是一片不停波动的能量之海。电子在原子核外是以电子云的形式存在。

  • 黑洞

黑洞质量大到光无法逃逸。

  • 万有引力

跟电磁力比起来,万有引力难道不是很奇怪吗?

  • 波粒二象性

粒子有时是粒子,有时是波?还有诡异的双缝干涉实验。

  • 粒子不可无限再分

科学家发明了夸克模型,认为粒子不能无限分割。

近代物理学的伟大与缺陷.pdf

从宇宙的诞生说起

2020年5月26日

自20世纪以来宇宙大爆炸学说一直被主流科学界公认为其起源理论。

大爆炸宇宙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约138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大爆炸理论的建立基于了物理定律的普适性和宇宙学原理这两个基本假设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实际观测。

恒定不变、无始无终?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与大爆炸理论已经成为常识相比,在该理论刚刚提出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世界科学界对其的态度是“嗤之以鼻”的。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因为这个理论与《圣经》所言,宇宙是有一个起点的这一说法具有一致性,当时的科学界受进化论推翻“上帝创造论”的哲学思潮影响,盲目地反对传统理论,不承认与《圣经》相似的这种说法,这一时期的西方科学界普遍坚持宇宙和物质是恒定不变、无始无终的。因此对于所有涉及说宇宙万物都“有一个起点”的理论一概不予承认。

为什么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比如说这个问题:“宇宙为什么会存在?”

在问题提出之前,宇宙已经存在,所以提问者没有能力决定其所存在的宇宙的诞生,同样我们假设提问者亦没有能力结束这个宇宙。那么,这个问题可以重新解读为“宇宙的存在有什么目的吗?”

假如世界产生于大爆炸

假如世界产生于大爆炸,而大爆炸不是神创。根据热力学第二定理,宇宙最终会热寂。假设宇宙由于引力作用,宇宙最终会再次收缩,所以物质聚合在一起,再次来一个“大爆炸”。

以人类的视角来看,不管世界最终是热寂还是重新来一次大爆炸,人类都逃不掉灭亡的命运,如此看来,人类的存在是没有一个目的性的。宇宙的存在也是没有目的性的。

假如世界无始无终

抛开现实做些纯粹的思想实验,假设世界无始无终。无始无终的存在,是否还有目的性?好像也没有。

从宇宙类比到个人

抛开个人欲望,从纯客观来看,一个人的存在是否有目的性?

宇宙的存在没有目的性,宇宙可能会毁灭或一直存在。人类社会可能会毁灭或一直存在,不管哪一种情况,以纯客观视角来看,人类社会都没有目的性。如果假设进化论是正确的,人类的诞生好像是一个奇迹,但换种说法就是人类的诞生只是个巧合,没有目的性。

回到个人,人是有欲望的,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陌生人亦是有欲望的。比如有人想要吃香喝辣,有人想要环球旅行,有人想要财务自由,有人想建设理想国,有人追求真理,还有人想要永生。有求即苦,乐与苦伴生。

光速,超光速,时间

2020年5月26日

光速是指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

真空光速定义值:c0=299792458m/s

光速计算值:c0=299792.458km/s (一般取300000km/s)

在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光速是速度的极限的猜想,这一猜想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待于探讨。

超光速

贝勒大学物理学教授杰拉德-克利弗尔认为,在“量子纠缠”现象中,信息的传播速度似乎比光速快。2007年和2008年的两次实验表明,“量子纠缠”的速度至少是光速的1万倍。未来实现超光速的方法可能是跳跃到多维空间中。美国宇航局突破推进物理学计划前负责人马克-米利斯现致力于研究星际旅行,他表示,“肯定还有我们没发现的物理学领域。”米利斯举例指出,暗物质和暗能量或许能够为我们带来曙光。

时间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时间概念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例如月球绕地球周期,地球绕太阳周期,地球自转周期,原子震荡周期等。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

我认为:时间,空间可能是一种错觉,但以人类的观测方式,以时间与空间建立坐标系,是可以用来描述与解释这个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