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在 ‘实用资料’ 分类

读《死亡回忆》

2020年6月27日

最近在看到一些观点自己思考时,发现想用“事实上”为开头,仔细想一下,用“事实上”作开头还是在表达自己的主观观点。而我最近所表达的想法,观点绝大部分都无法得到证明,均是主观观点。我该减少观点的输出,多陈述一些资料。这里要介绍的这本书《死亡回忆》就在尽可能客观提供一些材料。

死亡回忆——濒死体验访谈录 雷蒙德·A穆迪(Raymond A. Moody)

《死亡回忆》中,大量篇幅记录了作者几十年中(1965年开始关注收集)收集到的大概150份有关濒死体验现象的案例,作者对这些案例做了整理,总结出15种相似的陈述。“死后”体验超出现实体验而变得无以言表,死后听闻医生,亲人谈论自己死亡的消息,平静安详的体验,离体体验,与已故亲友的相遇,与意识体的交流,对一生的回顾,意识回到身体等等。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大都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大部分不再惧怕死亡。“几乎所有人都跟我谈到,他们不再害怕死亡。”整本书绝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展示作者所记录的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对于那段经历的描述。如果你对死亡好奇,这些文字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些视角。

简单聊两点

出体体验,有时是一个意识点,有时有同真实肉体相似的身体但没有重量与实感,脱离了躯体,在身体外观察着自己的肉身。看着医生对自己进行急救,或是在世故现场被人援救。疑惑为什么他们在救自己,想告诉他们自己还活着,说话,触摸,其他人却什么都感觉不到。不只是濒死体验有离体体验,冥想,清明梦,鬼压床等多种方式都能让人有类似的出体体验。在道教或神话故事中的灵魂出窍也是类似的体验。心理学领域类似的研究有“超感官知觉”(Extra sensory Perception)简称ESP。记得之前读过一本书,介绍实验者通过超感官知觉来阅读楼顶或其他位置的扑克牌。我尝试过用催眠音频,清明梦等方式体验出体,有过几次不太成功的体验,基本就是飘出窗口,什么也没做就醒来或昏睡过去。

书中介绍说有过濒死体验的人,会与一些已故亲友,或一些纯意识体进行交流时不是通过语言,而是直接进行意念的沟通,思想可以在瞬间就传递给自己或对方。小时候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觉得语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尝试通过意念或者图像的形式进行思考而不是通过语言。还尝试过速读记忆,不过也没成功。不过我想最强大脑中应该有拥有速记能力的人。

科学需要验证,而《死亡回忆》中的材料主要来源是报告、转述和陈述。而这些材料牵扯到死亡,很大部分是意外导致的,濒死体验,更是一个很难重现的过程,也即难以复现或实验。如果说有人想通过这本书确证什么,作者说是没办法做到的。这正体现了作者在逻辑上的严谨性。

假如:假如存在死后生命,能否看作是一种嵌套宇宙模型下的存在?

最后我想引用一段作者的文字:

在写作这本书时,我就意识到我的初衷和观点很容易被他人误解。尤其是,我想对那些具有科学头脑的读者说,我十分清楚我的调查报告完全称不上严格的科学研究。对于哲学家同行,我也要申明我并没有声称自己已经“证明”死后生命的存在。如果要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进行严密而详细的技术探讨,而这无疑远远超出了本书的范畴,因此我只想给出以下大概的说明。

在逻辑学、法学和自然科学的专业研究中,“结论”、“证据”、“证明”都是严格的技术型词汇,比日常生活中要严密得多。在日常用语中,这些词的使用显得太过宽松了。随便看一看市面上的流行杂志就可以看到,许多不可能的事情,通过一些不恰当的“证据”而得到“证明”。

从逻辑上而言,从某个条件能否推导出某个结论,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他是通过许多精准的规则、协定、规律框定的。当我们提到某人得到了一项“结论”,它的潜台词就是,任何一个人从同样的前提出发,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出发在推导过程中发生逻辑错误。

这也是我为什么拒绝从自己的研究报告中推导“结论”的原因,我同样也不准备证明古代文化中生命存续的真实与否。然而,我认为这些濒死现象的报告是非常重要的。我真正想做的,就是寻求一种中庸的方法来介绍濒死现象——既不反对濒死经验的不系统性和不科学性,也不情绪化地宣称这些事例可以“证明”生命存续。

……

因此,我并没有给读者们留下结论、证据或者证明,我只是留下了一些不那么确定的材料——感觉、疑问、比喻、等待解释的谜一般的事实。实际上,我更想说的是这项研究给我个人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得出的结论。亲耳听到濒死体验者的叙述的确会让人心生感到,这种感觉很难用文字表达。对这些亲历者而言,濒死体验就是一件再真实不过的事情,而与他们交流之后,我也继承了他们的感受。

无法证明,但持有自己的观点。

吸引力法则杂谈

2020年4月9日

今天发现macOS自带的备忘录是有文件夹功能的,于是开始整理我的备忘录。

发现了一篇2017年4月9日的备忘录。原文是这样的:

吸引力法则

1.持有某种期待

2.表现与期望一致的行为

3.期待如实发生

4.强化起初的期待

发愿要详尽明确,头脑里预设好达成愿望的环境途径和条件,让自己能够认可并相信已实现心愿。

摒除“否定意愿”的潜意识。

我说我的方法是:将意愿规划成合理的剧情事实,不断强化固化植入自己的潜意识。

她说她的方法是:将意念转化成愿望已实现状态,不断在潜意识里享受愿成的喜悦。

步骤一:要求。详细、简短、直观且清晰地列出你想拥有的事物。你只需要列出你想要的事物,尽量避免“我不想要”、“我不想拥有”这类否定句式(思想只关注于你所想的事物,并无法判断出主观意识)。

步骤二:相信。你已经列出你的梦想,接下来你所需要的就是相信它已经发生,已经为你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不要怀疑不要猜测,不要去理会它将会以何种形式实现。

步骤三:接收。在你的潜意识里,你相信它已经实现,它已经变成了实物,它的的确确正在为你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你只需要感受它,享受它已经出现在你的生活、并且为你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发愿:对你所列出要求的正面宣誓。即使重复你的目标,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强调与强效。

视觉化:对你的目标进行画面想象,尽可能使之变得更真实。当你在想象你站在绝崖边上摇摇欲坠,你或许会真实地感到手脚发软、甚至出汗。这就是视觉化。视觉化是强效法则的最有效途径。

态度:改变生活,有时候只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学会感恩,感恩所散发出的幸福感的频率,会“同类相吸”更多幸福的事物。可以借实物作为感恩物,提醒自己。

祈祷和冥想:放空思想,让自己心绪平静。

行动:吸引力法则并不是愿望提取机,为了实现梦想,你必须做出相应的行动。通过发愿、视觉化等一系列强化,宇宙会吸引助你达成目的的事物、人或资源进入你的生活。你必须利用它们,并为达成你的梦想努力。

相信:在步骤二已解释。即是预想、感受、相信它已经发生。

将要发生的事

投资2020年前资产超过100万 120W

投资2025年资产超过1000万

年复利超过40%

坚持了价值投资,并耐心等待

我是个勤奋的人

2017年通过 网站,app 实现 3000+ 每月收入

2018年通过网络广告 网络产品销售实现收入超过工资收入

到今天刚刚好是3周年,同样是4月9日,真是巧了。

排除掉2025年的目标,其他真的都实现了呢。我知道未实现的会随逐步成为现实,具体是怎样的路径,就交给老天吧。

是时候安排一下下一步的生活了。感恩。

android开发note

2012年11月3日

玩玩android开发,准备研究下native app + webapp合体,做个记录。

android环境安装,最郁闷的是ADK的安装,各种版本1~16,在线下载起来实在让人着急。
网络上有人分享的离线包,但速度感觉也不快,而且太全,感觉很多用不到,个人理解只需要下载要求最低版本的API再搞个最新API基本就OK了,其他版本主要是用来测试的吧?但是android版本是向下兼容的,要测试还是真机测试好了,没米就拿baidu的虚拟机。
个人选择半夜不关机在线下载,其中改了下hosts,需要google。

虚拟机横屏竖屏切换 Ctrl + F11
支持键盘操作:Keyboard support,在AVD 配置里(Edit)

另外Android版本变化快,各个版本占有率大概如下(2012-11-02)
2.1 3.1%
2.2 12%
2.3 54%
4.0 25%
4.1 27%
分辨率使用率(来自友盟http://www.umeng.com/):
800×600 37.5%
480×320 28.3%
854×489 11.4%
320×240 4.7%

js读写cookie

2012年10月23日


使用方法:

//1、存储Cookie
//2、参数说明: 1、参数1:Cookie存储Name,参数2:Cookie要存储的值
//3、例子如下:
setCookie(‘Method’,match);

//1、获取Cookie
//2、参数说明: 1、参数1:Cookie存储的Name
//3、例子如下:
getCookie(‘Method’)

//1、删除Cookie
//2、参数说明: 1、参数1:Cookie存储的Name
//3、例子如下:
deleteCookie(‘Method’);

简单的直接document.cookie = “a=2123;”
当字典用了

php的url十六进制加密

2011年12月22日

没准能用得到呢?源码如下

其中ord用于返回字符的ASCII码

dechex 将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

strtoupper 将字符转换为大写

http://bbs.dedecms.com/80555.html
这种链接搜索引擎是认的

网店的颜色搭配

2011年12月15日

收集的一些颜色搭配的资料,感觉一个网站的美观与否跟配色关系很大,就像wordpress主题,很多demo看起来很漂亮,可到了自己手上就各种不好看。一个是文字的长短影响,中英文差异,然后是很多有图片的地方个人能力限制导致空缺,再就是颜色的搭配。你会发现一些漂亮的主题都搭配着颜色亮丽的图片,电子商务网站也是,配图颜色很影响视觉效果。

来自译言网:网店页面该用什么颜色?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92520/206432

93%的消费者做购买决定时,把商品的颜色和外观当做最重要的评判因素。

85%的消费者自称商品颜色是让自己决定购买的最重要原因。

如果商品的颜色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对商品的品牌认知度会升高80%。
» 阅读更多: 网店的颜色搭配

百度seo的一点猜想

2011年12月11日

博主有一个小站点,wordpress搭建,前一段时间做了个小测试。在博客的尾部全部添加了<iframe>嵌套了两个网页。然后就悲剧了!大概是前天查的时候排名全部消失了。然后就把尾部的<iframe>去掉了,今天排名恢复了一些,但不如之前排名好。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猜测

1.增加iframe并且是不可见的(width=0 length=0),百度反感。

2.因为博主是直接在模板里改的,所以整个网站都要加载那两个网页,打开速度大打折扣。

3.iframe嵌套的是淘宝客的链接。

当然或许这三点都对排名有所影响,特别是第二点,感觉应该是主要原因。当然之前也看到很多人iframe嵌套进页面,而且是整个站上部,大片的推广内容,排名也不错,谁知道呢。总之不要乱用iframe的好。

seo相关:内部外链

2011年12月7日

建议把一些外链指向网站的内页。很多站长不遗余力的做外链,不过他们都只是做首页的外链,而没有注意到内页的外链。如果一个网站的外链都是指向首页的,这样搜索引擎很容易就会判断出这种外链构成不够健康,不够自然。其实搜索引擎认为最自然的外链,是那种别人主动给你添加的链接,也就是说,你的网站的访问者在看到你的某个网页比较有意义,从而主动给你添加了链接。显然这种自然的链接应该指向那个内页,而不是首页。指向内页的链接,其实对网站的整体来说也是有帮助的。
最后,外链的来源地。也就是看外链来自于哪些网站,包括了质量和种类。想观察一个网站的外链,比较直观准确的方法是使用雅虎的外链查询,它会将这个网站的外链列出来,而且排列顺序大致上是按照质量来排的,高质量的排在前面。如果一个网站的前几十个外链都是来自于相同的一个地方,比如一个博客,一个论坛,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这个网站没有什么高质量的外链,也可以直接看出这个网站的站长经常会去哪里发链接。显然,这种外链的构成不健康,质量也不高,是不可能对网站有太大的帮助的。健康的外链构成,应该是来自于各种网站,各种水平、各种形式的都有,这样的外链才显得自然而健康。

外链搜索

2011年12月7日
论坛类查找高级语法
inurl:comments.php
intitle: forum
link:forum
Powered by phpBB

link:5haolou.com  查找排名好的网站外链  google
胶原蛋白 site:edu.cn       教育网站

GOOGLE的罕用高级搜索语法:related related用来搜索结构内容方面相似的网页。
例:搜索所有与中文新浪网主页相似的页面 (如网易首页,搜狐首页,中华网首页等),
“related:www.sina.com.cn/index.shtml ”。
用来查找seo相关网页?

ERROR 1045 (28000): Access denied for user’root’@’localhost'(using password:YES)

2011年12月2日

ERROR 1045 (28000): Access denied for user’root’@’localhost'(using password:YES)

我开始以为是版本的问题,经过换了几个版本后我不这样认为了,这个错误依然顽固的存在,经过在网上查询之后解决了该问题。先记录下来以备查。

  1. 在“运行”中输入cmd进入命令行模式。
  2. 在mysql的安装目录的bin下把mysql.exe拖入命令行窗口,回车。
  3. 进入了mysql后输入:mysql -u root
  4. 输入:use mysql
  5. 输入:update user set password=old_password(‘scf’) where user=’root’ and host=’localhost’ ;
  6. 输入:FLUSH PRIVILEGES;
安装lnmp后出现的问题,开始是没启动,后来就这样了- -接连出现#2002#1045两个错误

http://blog.csdn.net/muyu114/article/details/6321989